怎么打造上海浦东的?

厉梓凡厉梓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浦东开发,核心在哪里?” 个人认为,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制度创新”和“政策保障”。 因为上海是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之一(另外两个是北京和天津),所以改革的难度很大——因为改革就意味着放弃部分权力,而上海既无中央撑腰,又需要应对外部挑战(江苏浙江的工业在70年代后期开始崛起),所以上海当时改起来的决心和魄力都不算很强。

而浦东则不同,当时的浦东可以说是穷得干干净净,除了滩涂就是农田、河网和鱼塘,没有什么值得保护的旧城区(99年在浦东搞了三个开发区,但旧城区改造一直是浦东发展最大的障碍);而且地处偏远,离上海市中心将近40公里,行政隶属关系也一直在变动(曾划入松江地区、南汇县,后划归浦东新区,再划归杨浦区),所以在改革上不需要考虑太多旧势力的利益,改起来比较容易。

1992年初,浦东开发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当时中央给出的定位是——“举全国之力,聚八方之财,集四面之智,借外力、内力共促浦东开发”。 于是我们看到,从1992年开始,浦东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了,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厂……林林总总,无一不显示着“政府力量”的作用。

在基础设施之上,我们又要看到另一番景象——在浦东北翼的曹家街地块,上海市政府请来了香港瑞安集团进行房地产投资;在川沙镇,上海市政府引入台湾华硕、美国思科等外资企业建起了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市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分校正式奠基…… 在这些项目中,有政府主导的企业项目(比如说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纯外资项目和中外合资项目。从项目的属性来看,似乎很难找出什么共同之处;但是,如果将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来看,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当年中央下达给上海的“指标任务”。

可以说,正是由于浦东在当时承担着完成国家各项指标任务的职责,所以我们才会在浦东看到如此多的“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结合体。而这个现象,恰恰也是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岑升程岑升程优质答主

1.浦东机场 - 以人为本,从交通上考虑(地铁、高铁)和周边规划。

2.陆家嘴金融区 - 从商业上考虑,包括周边的商业配套,如商场等。

3.张江高科技园区- 张江是未来上海乃至中国的创新之核,其发展意义等同于当年美国硅谷。但目前的规划还停留在“建大楼”这一层面,应该重点放在“引进人才”上,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解决人才的生活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建设。

4.外高桥保税区及临港新城地区---建立外贸型产业中心以及物流枢纽基地。需要大量土地资源,同时还要重视对外海港口的建设,并设立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以保障该地区能够顺利运作。

5.黄浦江两岸综合改造---这里可以借鉴香港的中环或纽约的华尔街,成为上海的金融中心,或者打造成类似于伦敦的泰晤士广场这样的文化休闲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