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五行属木吗?
《尔雅》定义的“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类事物的抽象概括;而现代科学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五行”,是指“金刚石、石墨、C_{60}、碳纳米管”“氧、硫、氯、氮”等等。这两个“五行”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比如元素周期表中“金”的元素属性是金属性(即金属原子具有的正电荷),但自然界并没有这样的元素。相反,在古代中国“五行”学说中,“金”代表的是一种刚劲锋利的性质(如刀剑)而不是金属性。这种性质被现代科学命名为“硬度”。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所认为的“五行”实际上就是五种物质或运动形态,并不具有现在的“元素”含义。所以说,用现代科学元素周期表的“五行”去套古代中国人的“五行”,是不合适的。 那么,古代的“五行”是什么?它和今天的“五行”有什么关系?它们各自的代表事物又各是什么意思呢? 《尚书·禹贡》中有“五行:一曰水土二曰金三曰火四曰木”,这说明至少在周秦时代,“五行”指的是土地(土)和水(含河川湖泊),还有金、木、火。这里的“土”不是指地球表面那一圈由大气层、岩石圈、水生生物组成的圈层结构,而是特指大地母亲——“土”的本意为土地。这一种意义下的“土”,和今天的“土壤”一词含义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此外还有一种关于“五行”来源的解释,那就是把“五行”理解为“五行为止”,“行”为行走的道路,“五行为止”就是说有五种东西在运行:土、金水、木火。这里“行”的含义是移动,而不是今天“进行”的意思。这个解释更倾向于一种排列组合,而没有强调它们的阴阳属性。 综合以上两种说法,可以这样给“五行”下一个定义: “五行”就是古人认识到并加以分类的五种物质或者五种运动状态。这五种物体都有阴阳两面,所以“五行”也就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和相生相克的联系。 这种对“五行”的理解,比《说文解字》中“五行,五方之物”要丰富得多,也更接近《易经》中的“五行”。但是,这种理解下的“五行”仍然是一种整体观念,没有具体涉及到每一个“行”到底是什么。
那最后一种“五行”,也就是最普遍的一种“五行”,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具体的元素。因为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其实就代表的就是五种器官,它们分别承载了五个不同的五行属性,而中医的“五色”,其实也是基于这五种元素呈现出来的物质形态的颜色。如果中医再往前追溯,那对应的其实是《黄帝内经》里的“五味”,也就是说,中医最后的终极依据其实是物质世界的五种元素。这也正符合了《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天人合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