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时间如何确定?

甘婧甘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入梅”一词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节气谚语,反映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开始的时间。现在气象学上确定的“入梅”日期是根据气象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得出的相对准确的降雨开始日,与古代“入梅”概念的内涵并不完全一致。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明显的国家,每年5月到9月,从太平洋吹来的暖湿气流都会给中国大陆带来丰富的水资源。这些水汽给大陆带来的降水有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降雨等多种形式。由于夏季风的存在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南到北都有可能出现暴雨,因而有“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二十四节气表述。 但是,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很快,有时早春二月就会迎来升温势头很猛的“倒春寒”天气。而在南方,冬天则是雨雪稀少,无霜期特别长的温和天气。这样的气候特点使得我国大多数地区难以用农历月份的特定日子准确地划分出“入梅”“出梅”的季节节点。人们就创造了带有地域特色的“入梅”和“出梅”节气谚语,希望以此指导农事活动。

例如,长江中游地区的“入梅”谚语就有“小满小满,江满河满”(湖北)、“小满不下,黄梅不走”(安徽)、“立夏不热,芒种不雨”(江苏)等。从这些谚语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气温变化判断“入梅”时往往以水温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温度高,江水河水的水温随之升高,水气上升,容易形成降雨;相反,如果温度不高,即便到了“小满”和“夏至”也不易下雨。另外,土壤中的水分也是影响降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工业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传统“入梅”日期所依赖的那些自然因素正在逐渐消失。这就使得一些地区“入梅”时间的统计结果出现大幅度提前或延后现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