圾五行属什么?
“圾”字,金文作,像将垃圾扔进垃圾桶里模样;小篆作 ,与金文相似;隶书作“圾”,到了今天繁体字写成“圾”、简体字写作“圾”。可见这个字的字形演变过程是比较清晰的。 这个字有个奇特的现象,即无论繁简,字形完全相同,但读音却各有差异——繁体字读jī,简体字读shí。这种现象在汉语文学中叫做“异形词”。那么,“异形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圾”字最早见于《广韵》,该书将“圾”字归入“支韵”,属去声字,音jiā,并引例唐代诗人韩愈的《南山诗》“或倒或欹,或颓或斜”句中的“攲(qi)”字。然而,“攲”字在现代汉语中仍读qī,“积”字在明代已经读shí了。
那为什么“积”“攲”两个音变来变去唯独没有变成现在“jī”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实际上,这涉及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一个语音变化——“入声的消失”。 我国古代学者在分析中古汉语发音时,发现许多字的读音与现今不同,例如“曾”字,中古时读cēng,现在则念zēng。他们通过分析认为这些字的读音具有一种特殊的规律,就是“平声归去声”,也就是现在的普通话“一声和四声去声相组合”的发音方式。这种发音方式在古代被称为“叶音”,所谓的“叶”指的是“切着读音”的意思。“入声的消失”就是“平声归去声”的实例之一。
既然上古人已经通过“叶音”的方式将“入声”归并到其他声调里了,那么我们今天看到文字记录的这些字就必然不会带有“入声”的标记了,这就是“异形词”产生的根本原因。只不过我们现在的音变规则和古人已经大不相同了,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入声”消失了很奇怪。事实上,“入声”并没有真得消失,只是被归并到别的声调里去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