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英五行属什么?
“翰林”这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但此时指的“翰林”并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个加官,也就是一种荣誉职衔,授予官员表示对他在文学上的赏识与肯定。“翰”原指笔,“林”原指文坛,“翰林”合起来,就是掌管笔墨、供皇帝文学之用的官员,但并没有具体的职责。
唐玄宗时开始设立“翰林学士”,作为皇帝的专职秘书,负责起草诏书等,地位很高且很受信任。因为经常要陪侍皇帝左右,所以“翰林学士”必须博学善言,有高超的文采和应变能力,并且还要熟悉天文历法、地理农事等等。虽然职位重要,但是“翰林学士”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随时等候皇帝的召见,比较类似现在的“总统幕僚”或“高级智囊团”。
宋朝的“翰林院”已经初具现代政府的形态,各类文书也开始逐渐区分。
元朝建立了“翰林学士承旨司”,首任“承旨”(相当于今天的“首席大学士”)王磐上书请求制定各种条格,得到批准,于是王磐主持制定了《翰林院例目》,这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翰林院规章。明、清两代基本沿袭元代的体制。
综上可以看到“翰林”一系的官制起源于汉唐时期的君主侍从制度,发展到宋代已经有一定的部门职能划分,到元明清时期则更趋于完善。因此可以说“翰林”一系是伴随着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其权力来源和行政归属也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