児五行属什么?
《汉书·五行志》云:“儿,音倪。”说明古人已经发现了“儿”的读音与“倪”相同。 那么“儿”的本字是什么呢? “儿”的本字是篆文(如图)或古文中的“二”字(金文、小篆中“二”字形变,如下面图形一)。因为古文字中“二”与“儿”形体相近,所以往往难以分辨。例如: 宋本广韵》中“儿”字注文中就引用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贾谊的《新书》作为佐证材料,但是仔细辨读原文可知,此二文中“儿”均作“ニ”。又如: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二部》中说:“儿,孺也,似女而小,其色赤黄,徐州人谓之孩儿。”可是他举出的三个佐证材料中,《诗经·小雅·斯干》“秩秩斯干”的“斯”字,《礼记·檀弓下》“夫子视丧如也”的“也”字以及《楚辞·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餐”字,皆作“ニ”。可见,东汉时人们已经发现“儿”“ニ”相通了。 到了唐代,人们已经能够比较自如地运用形声字了。于是就有了这个“儿”(如图)。
宋代《集韵·平声五支》中,“儿”字条下引李阳冰曰:“俗作‘兒’,非是。”也就是说宋朝人已有意识地把“儿”当作独体字处理了。同时该字条下还引宋祁语:“今俗别作‘兒’,非是。”表明这种字体已经是普遍流行的了。 至明清两代,这种情况一直延续着。可见这种字形是在唐宋时期逐渐形成并普及开来的。因此可以说“儿”的形体是由“ニ”变形而来。 那么这种由“ニ”到“儿”的变化是一种怎样的演变过程呢?我根据出土文物做了一种尝试性的归并(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