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什么多了人懒?
《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顺应了四季的变化、冷热的变化,情绪上没有大喜大怒,不妄作劳,不过度使用自己的身体,保持阴阳平衡,劳逸结合,那么他就相对不容易得病。 如果一个人逆反上述原则,生活没有规律,情绪失控,劳碌命,过度耗损自己的精气神,那么他必然要遭受病苦。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人体后会影响人体的机能,其中情绪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黄帝内经》中说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对于五脏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而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实际上也是反映人体脏腑功能之间的关系。木生火,心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其实就是一个阳气循环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和谐有序的。然而,当情绪上火了,比如说发怒,就会破坏这个循环过程,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所以《黄帝内经》又指出,“因于外者,宜泻之于内;因其盛衰之时,随金而消之长,勿使有所遗留,谓泻其子以复其母,此治厥阴厥阳之病法也”。 这是说人体有着自身的修复功能和机制,当外部因素破坏了这一循环过程的时候,身体会自动进行调整,消弭伤害。然而这种自我修复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情绪的宣泄必须要适时适量,不能过激。否则身体会受到损害。
古人就根据季节变化指导人们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绪,“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春天万物萌发,人的情志也应该舒展,不要压抑自己,应该合理发泄,让情绪得以疏通;夏天阳光充沛,人的精神气质也应该如太阳一样光明磊落,心怀坦荡,情绪乐观进取;秋天气候渐冷,草木枯萎,人的精神意志也应该收敛,冷静客观,避免浮躁;冬季天地封闭,万物休止,精神也该宁静守默,避免情绪波动。
总之,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身心和谐,不过度消耗自己的生命能量,才是预防疾病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