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只有6线城市吗?

宫婷婷宫婷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六线其实是个网络用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经济发展落后,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水平有限,交通不够便捷,环境质量比较差的小城市或小镇。这类城镇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一般位于偏远农村地区。 这些特征与中国当前众多的三四五线城镇非常匹配,因此“六线”就成了对这些城镇的代名词了。 不过,如果你生活在这些城镇里的话,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所处的镇子就是所谓的六线。因为判断一个镇子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宏观的数据和特点,还要看当地真实的生活状态。否则的话,我们也可以用同样多的理由来将北上广等城市定义为六线。 比如,在西部地区的许多县城,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体量又较小,往往会被忽视和低估。但在那里生活的人们并不比那些大城市里生活的同胞过得容易。在这些县城里,也有高楼大厦、豪车满街;也有彻夜通明的工地和灯火阑珊的夜市;也有一家人开开心心出门旅游的幸福情景。只是相比那些大城市,这里的发展程度整体要低一些。

从收入上看,这里的居民可支配月收入大多在3000元-5000元左右(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居民月均收入一般在4000元-8000元左右),不到发达城市居民平均月收入的十分之一。 从消费能力上看,如果在大城市里一个月花2000块钱能过得很滋润,在这里可能就需要花4000元甚至更多。 虽然这样的县城看起来比不上那些一线城市,但它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对许多人来说,这里有熟悉的乡音,有相互认识的朋友同学和老师,有熟悉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网,这里有父母陪伴着成长的孩子,有着到处充满童年回忆的场景。

所以,你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县城和乡镇,把它们全部定性为落后地区。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也有各有各的优势。 如果非要用数字来定义这些地区的话,我认为三线城市以下(不包括三线)所有城镇都可以归类于六线。当然这是从整体角度的模糊定性,具体问题还是需要具体分析。

莫雷河莫雷河优质答主

不是,地级城市分为五类城市,也可以理解为5线城市,不过具体到每个省份来说,情况又会稍微复杂一点,有些省份就直接分为4线城市,有些是5线。具体如下:

第一类是20个左右的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我们一般称为大城市群,比如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珠三角地区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这类城市虽然说是5线城市中的第1类,但内部其实也存在差异的,最牛的是北上广深这4个一线城市,然后是杭州、南京、武汉、长沙、成都、郑州等新一线或者准一线城市,其余的称为二线城市,但是像西安、合肥、济南、昆明、南宁等省会城市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可以称为强二线城市,而剩下的太原、石家庄、福州、哈尔滨等城市可能就要落后些。

第二类是4个直辖市下面的非市辖区城市,这类城市由于和直辖市是平级的,所以行政级别很高(计划单列市也是这个级别),且本身也会作为区域中心,所以也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当然,这类城市中也存在差异,比如佛山市、东莞市实力很强,可以与部分的省会城市相比,而宁波、无锡等城市也在争当强二线。剩下的像14个地级市和65个县级市主要就是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经济发展都比较好,其中20来个地级市实力还比较强,我们一般称为大中城市,而县级市中也有不少赶超或者接近一些内地的地级市,所以一般称为中等城市。

第三类是121个非副省级非省会的其他地级市,我们一般称为中小城市。这类城市主要在中西部,东北也有10来个,行政级别比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地级市低,而且作为区域中心的不多,所以整体实力偏弱。这类城市中也有部分城市比较厉害,实力也不输一部分省会城市,比如鄂尔多斯、克拉玛依等。

第四类是291个较发达的县级市和自治县,我们称为小型城市。这类城市中80%都在东部,中西部只有20%,经济强县基本在浙江、江苏、山东。

第五类是856个一般或者不发达的县级市和自治县,这个数量最多,也都是欠发达地区,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东北、海南等,我们称为小城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