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有什么生肖?
“忠”字在《说文》中解释为“忠,敬也;尽心曰忠”,其本意为忠诚、忠心,引申指尽心竭力。而十二生肖中真正能够以“忠”命名的动物倒也有那么一只——猪。这似乎有些令人觉得意外,其实若仔细梳理中国文化中的“猪”符号,不难发现它的文化内涵确实与“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来看汉字的字形演变。《说文·豕部》载:“豬,象猪形。从豕,主发声。”可见“猪”的甲骨文字形就像是一头猪的形象,而金文的字形则是在甲文字形的基础上加了“主”(zhǔ),篆书的字形又在金文的基础上变了形。到了如今统一规范的字形“猪”,其实已经和最初的“猪”的字形差别很大了,但“主”却作为偏旁一直保留了下来。
汉字里有许多形声字,“猪”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具有表意的功能,“主”在此便是一个象形的文字;同时,这些字还有标声音符,“猪”的标声音符就是“主”。因此我们可以从“猪”的文字形体演变中看到,它总是与“主”搭配出现。
再来看“猪”的文化含义。《诗经·大雅·韩奕》中有言:“韩侯取妻,汾王之甥,厥姓韩姞,韩侯福仕,以为大夫。生七子,唯吾得居,诸子别处,惟四在南。”这是关于“猪”的最古老的记载之一,其中“韩侯取妻”中的“猪”指的是女子。而“四在南”的“南”指的就是南方的民族,这个民族擅长种粮食,还养了不少猪。除了“育子”之外,古代的“猪”还常常用来祭祀——古人相信,猪是被神仙诅咒过的动物,用它做祭品,可以引来神的注意。
在古代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以畜产计数,一匹战马或一头牛的价值约为一百人,而一个奴隶的价值约为五头牛或者十匹马,但是“猪”的价值仅为一个人而已。由于“猪”的价值和人口差不多,所以用“猪”做祭品不会让人感到心疼。
《周礼·地官·司尊彝》中有这样的记录:“祭祀,献馨香,嘉齐酒。”这种用以祭祀的美酒被称为“醍齐”,意思是经过发酵酿造而成的酒。在东汉郑玄注的《周礼·天官·膳夫》中,更是明确提到了“八珍”之名:“羔尝、豚尝、腒、鱼、腊、醢、菹、虞酒。”其中的“鳅”即是指泥鳅,因为古人认为它是水生动物所以在祭祀时才能用作佳肴。猪身上几乎全部都能被利用,甚至连猪胎都可以做成食物。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作家普鲁塔克曾经这样描述埃及人的饮食习惯:“他们吃各种各样的野兽,甚至将鸟兽的残骸煮熟后食用……他们将猪称作‘亲爱的’,对它特别青睐,把它做的菜放在圣餐上。” 除了做食物外,古代的中国还常用猪来祭祀门神,象征一年到头家中平安幸福;而在新年的时候,人们也会点起蜡烛,在锅中煮上猪肉,期待着新的一年能过得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