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副中心在哪?
在北京,提一个地名的改变,就会引发一场血雨腥风——比如大兴国际机场的选址,从北到南,经过多少折腾;又比如说通州的运河商务区,原址在通州区政府以东几公里处,因为占用了运河景观带,所以一开始并不受认可(甚至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后来规划调整,往西挪了几公里,才最终落地。 然而这还是在通州城区内。
如果提到北京的近郊区——比如大兴区、房山区,这样的地区往往更复杂,因为存在“区界”的问题。在大兴区,有一个著名的“五横六纵”发展规划,就是试图通过交通干线的布局,串联起几个重点发展的区域。但如何划分这些区域呢?
有人提出过“两轴一轴”的概念,即以长安街和东三环为南北向的二个发展主轴,再加一个东西向的发展轴,把整个大兴区分成四大块。但这个方案很快就遇到阻碍,因为四个区域怎么划分?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
直到2016年9月,北京出台《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才首次明确提出了 “大兴分区规划”的概念,提出构建“一核、一区、一圈”的城乡空间结构形态。 什么是“一核、一区、一圈”?
“一核”是以首都机场为中心,综合提升临空经济核心区功能,打造国际交往中心。
“一区”指的是培育发展新的城市发展功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也就是目前大兴区的行政区范围。
“一圈”则是由南向北逐步推进的城市功能拓展圈层,其中包括了现在的亦庄新城和通州副中心两个重点发展区域。 亦庄在新规划中的地位明显上升,被提到了和北京老城、首都的功能区和副中心一起,作为“三城”,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丰台园和高精尖产业创新发展基地来重点支持。
通州的地位也有了大幅提升,被赋予了副中心城区的地位,与朝阳、海淀、丰台一起,并称为北京主城区的“四大天王”。而过去一直被称为“通州新城”的区域,则被新的城市规划命名为“通州副中心”——这就是该名称的来历。 在新的规划中,通州副中心的范围也被确定了,北至通胡大街,南至南苑路,西至里河路,东至东直门外大街,和旧城的距离大约是14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