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土克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学、造(phase)字法、占卜、术数、建筑学、姓名学等领域中。五行的意义不在于其字面意思,而是被哲学化以后的,具有抽象意义的象征。中国的五行最初起源于对世界本源的探索。具体地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也称五行,五材)运行(周转)不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这五种物质互相资生助长,又互相排斥制约,不断运动变化,维持其宇宙的动态平衡。
土的特性是生化、长养、承载,故凡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等性质或功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土。中医学中归于木行的有脾脏、口腔、唇、甜味和忧愁的情绪等。
木克土,即木对土有制约作用,当木行功能不足时,土行功能反而易过亢,反之,木行功能过亢时又易使土行功能不足。其余四对生成和相克关系均可依此类推。中医学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了“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即当某一脏腑或经络虚损不足时,应该强化它所属的“母”系统,以生发扶助它;当某一脏腑或经络亢盛有余时,则应当采取抑制其所属“子”系统的方法,以制约平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