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属五行什么?
《易·系辞上》说得很明白,“天一地二(阳一阴二),地二天三(阴二阳三)……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个就是行数的由来,也就是行数和数的来源一样。至于为什么分为五种,这就是我们后来说的五行的来历了——其实这里的“行”与五行的行是相通的。
《史记·历书》中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迁祖孙在论及汉代创立的《太初历》的时候,曾经谈到过阴阳五行说的起源: “炎帝神农氏作教农桑,黄帝轩辕氏制衣冠,郊祀神祇,封泰山,禅会稽(今浙江绍兴),则尊天子也;虞舜姚重华(华,一读huà,下同)受命,夏禹会九州牧,平水土,礼百神,授舜朝诸侯,屏委鲧子于羽山,则明大义也;殷纣暴虐,文王始反商;周公摄仁政,诛管蔡,以宁中国,降福中国,则知大命之在人也。……当此之时,周德低颓,诸侯力政,弑君九十三,天下不明,幽厉其然。于是乎五霸更盛衰起晋文公、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攘夷狄,诛暴秦,威振八荒,神人共歆,由周道而衰也。“ 这里所谓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汤”“武王”“周文王”“周武王”……都是传说中上古帝王的名号,其中有些名号是有史实依据的,比如炎黄二帝和尧舜禹三帝,但大多数都是后世杜撰出来的,这些名号之所以会流传下来并且深入人心,自然是因为它们符合当时人们的需要。
首先,从这段文字来看,“行”的最早含义应该是“路线”的意思,然后才引申为“行为”、“品行”等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五行“水一火二土三大木四金五”这种排列顺序的含义也很明显了,那就是它反映了历史上各个朝代所走过的道路以及各朝历代统治者所奉行的基本国策,只不过到了后来“五行为正五行(木火土金水)兼纳干、支、阴阳、八卦、四象十二宫(八辰宫)之数”就完全变了样而已。
那么五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是也很好回答:所谓“行”就是道路或行动,既然是道路或者行动,那就有方向和时间的问题,因此才有了“行有方,动有纪”的说法;同理,既然有了时间空间的概念,那就必须有个统一的时间单位才能方便计算嘛!因此才有了天干地支这个东西及其衍生品一一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