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根据什么排的?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没有记录时间的工具,于是根据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将太阳历分为12个等份,每等份30°,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每个“节气”中,太阳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物理效应也各不相同,在立春这一天,太阳垂直照射点位于赤道上方,昼夜等长;过了立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白昼变长,黑夜缩短。夏至时,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
古人根据对自然现象的判断来制定农事安排,将每一个“节气”分三候,每候五天,如此,一个“节气”就有十二候,共有二十四节气。现在使用的阳历即把太阳历的一个“节气”定为一个月,一年为12个月。 每个“节气”对应特定的生肖动物,如立春,月逢寅,虎年到来;立夏,月逢巳,蛇开始活跃;立秋,月逢申,猴子活跃起来;立冬,月逢亥,猪开始休息。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判断“节气”的到来。而在“节气”中,又有“交节”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里,阴阳气场的转换频繁,容易生病。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将12种动物分为6组,每组7种,形成六畜。而这6组7种的排列也有讲究,首先是顺序是“子午卯酉”,其次是一组两个时辰,一组三个时辰。
由此可以知道,12种动物的排序是由农历中的地支决定的。而农历中的一天其实是指子时到亥时的总和,也就是说一天中有6个时辰,每个时辰分别是2小时5分钟,一天被划分为12个时段(2小时5分钟*12),这样,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动物轮回一次,正好是1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