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缺水为何喜火?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中医所讲的“五行”与上古阴阳家的“五行”是不一样的。 中医的“五行”,是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而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可以分成五个范畴,即木、火、土、金、水,并赋予它们五种颜色、五种形状和五味等。所以有人说中医的五行其实是五气、五味、五色等等的组合。如《内经》中所云: “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南方色赤,入通于心……” 这其实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五行”没有关系了。因为古人所谓的五行并不包含水火,而在中医理论中,水火显然是一阴一阳两个基本元素(在中医阴阳学说里,把阴阳相对静止的状态称之为“五行”)。 所以题主理解的五行缺水和喜用火完全是两码事。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医的五行呢? 中医理论认为,大自然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人也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由脾胃消化,化生成气血津液,这些物质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滋养着我们的身体,正如《黄帝内经》所说: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聚于此而后传化者也。”“脾主信,故曰中央土……脾能化饮食,生津液,故令人口甘,善饥。”
人体的肌肉、骨骼、毛发等物质都是由肾所主,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所以人体有形的部分都归属肾经所主。 而人体的精神、情志方面,则包括思维、意识、语言、运动等行为都属于心经所管。 因为心主血脉,又主神志,血液在周身运行不息,营养滋润着全身的每一处脏腑器官组织,同时也提供着大脑的营养,因此心脏可以说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 人活生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所以治病往往需要从整体着手,进行全方位的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