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金月是几月?
“五个月”,其实是古代对“五方”、“五星”的指称。 “五方”,就是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五星”即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金星古又叫太白金星,位于西方; 木星古称岁星,位置在东方; 火星在古代是荧惑,位于南方; 水星在古代叫辰星,位置在北方; 土星古代的名称很多,在中央的位置。
后来,人们对五大行星的运动进行了长期观测,发现它们都有周期性运动,于是用“七曜”(日、月和水星)来表示这种周期性运动——其中,水星一周2.09天(实际计算是2.14天),火星和月球各365天(实际是365.25天),木星和土星各11.87年(实际上都是11.86年)。 所以,“金木水火土”其实是指“太阳系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行星。
至于月份,中国古时采用“干支计时法”——即以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相配,组成甲子、乙丑等日期,以每一甲子12个日期为一轮回。 而每个节气又大致对应两个公历时间,一个时间是春分或秋分之后,另一个是冬至或夏至之后,这样一年就可以分成二十四个“月份”了。
为了便于区分,古人将每月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把上旬命名为“孟”,中旬命名为“仲”,下旬命名为“季”。如春季三月,可分为孟春、仲春和季春。 然后古人按照“五行”理论,给每个月属什么做了如下规定: 正月木旺,二月火盛,三月土气蒸腾,四月金水相生,五月木盛,六月火旺,七月土木相克,八月土金水相承,九月金多水少,十月木多火少,十一月土盛金水弱,十二月水木交替。 所以,农历三月属于季春,那就是木季,五行属木,正好与公历3月春分或者秋分之后的时间一致。而农历四月则是孟夏,正是阳盛至极的一个月,所以四月也叫作“丙辰月”(因为四月的甲午乙未旬的中气是大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