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违约潮有什么影响?
“违约潮”是个伪命题,更准确地说,是商业合同履行中的瑕疵交付和迟延交付的违约情形增多。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府方面来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产能释放的速度,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但从企业层面来看,不少企业对于投资效益的预期判断出现了错误,在项目上马之前没有做好现金流测算,没有预留足够的资金准备,导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没钱付给供应商,成为“老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企在中国投资的信心不足,也是造成当前合同履行不良现象的原因。
从目前形势来看,政府已经出手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采取定向降准、再贷款等多种措施,确保信贷支持总量充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继续下调。中国央行实施超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这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然而,企业防范商业合同风险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政府的帮助。商业合同的签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认真制定合同策略,设计合同条款,防范合同风险。企业在签订合同前需要做好尽职调查,了解合同相对方的行为模式、信用状况以及履约能力;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设置合理的合同条款,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设置防控预案;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当加强沟通,及时关注交易对方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发现潜在问题及早处置应对。
黄磊优质答主首先是其影响了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秩序,尤其是对于在建项目的后续工程进度产生不利影响。部分房地产企业在资金不足、项目又难以通过销售回款的情况下,利用在建工程和土地使用权作抵押,通过民间借贷、信托、银行贷款等渠道融资,借以推动在建工程尽快完工。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主出逃、人去楼空,必然给后续工程进度造成严重拖累,引发银行和信托机构的不良资产剧增,增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影响正常经营秩序,从而又将反过来影响房地产业的正常投资、供给能力。
其次,其在短期内加剧了购房人对房价下跌以及烂尾楼的恐慌与担心。在房价连涨数年、实际涨幅巨大的情况下,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和边缘化房地产企业的倒闭,在短期内迅速地加剧了购房者的负面预期,引发了部分购房者对未来房价下跌和后续工程进度中断与烂尾的担心,从而加剧了恐慌性购房,反过来又推动了房价的非理性上涨,成为助推部分热点城市房价继续上涨的诱因。
再次,其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作为舆论工具加以利用。2011年以来,伴随着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边缘化房地产企业的倒闭,一些大企业在各种场合公开谈论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将崩盘,甚至一些企业已经停止新的房地产项目开发,而将注意力转移至旅游产业上。而类似企业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即将危机爆发”、“房地产市场将崩盘”的言论不啻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给本来就十分敏感的房地产市场又增添了不少火药味,将直接引起舆论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