臾是什么生肖?
“臾”字作为姓氏,读作yú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韩武子的封地,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记载,春秋初期,晋国有个大夫叫曲沃桓叔(姬成师),他有个车骑司马叫做韩厥。后来晋国内乱,韩厥支持公子重耳回国即位,也就是历史上称道的贤君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为了奖励韩厥的功勋,就把当初韩厥的采邑分封给了他的子孙,而韩厥的封地就是阳樊(今河南济源)。
到了战国中期,魏文侯命士鞅治理南阳(河南平顶山),他把境内的一些小国灭掉,把土地划给魏国百姓开垦,于是魏国富庶了起来,成为当时天下的霸主之一。在魏国治理南阳期间,他采纳了著名军事家吴起的建议,将南阳境内原来存在的古国遗民全部迁徙到野王邑(今河南沁阳),并修筑了长城以抵御秦国的入侵。
这些被迁往野王邑的古国遗民,以国为姓,称野王后,渐渐融合于华夏族之中,成为汉族的一支。其中古国人中的姬姓后裔就以国为姓,称野姜氏。而春秋时韩国始祖韩厥的后裔有庶子食采于野王城,其子孙就以野为姓,称为野氏。
我国古代,有十二生肖,依次为鼠、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但历史上,有一个地区,曾经有过第十三个生肖,它就是“臾”(yáozú)。明嘉靖年间(公元1508~1566年),我国壮族聚居的广西罗田县的西北部有四个瑶族同胞村寨,叫“四十八峒”,其中瑶、壮人民,为了表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就增添了一个有象征农业劳动工具的生肖——臾。他们把“臾”插在“羊”和“猴”之间,顺延下去,原来的“猪”被他们称为“尾猪”,即末端的猪,以此表示他们心目中的“十三吉祥”。
“臾”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据《广西瑶族志》中记载:“生肖名为臾……是耕牛耕地时,在牛前面拉着的铁制农具。耕田时,耕牛拉着一个木制的犁耙,这根绳子就系在犁耙的上方。为了美观,人们还在臾的上面刻上一个如斧头形状的花纹。”这就是一个生动的“臾”形象。
但是,由于战争和天灾的接连袭击,这个吉祥的“臾”,只在广西罗田县西北的瑶族人民中流行了一百多年就被埋葬了。解放以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瑶族自治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已经不知道自己祖先曾经有过一个第十三个生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