锾是什么生肖?
“缓”字是指一种刑法,古书上还有“锾金”的刑律名称,即以金属货币作为罚款。据《新唐书·李巽传》载,唐宪宗时,李巽任淮南节度使,“入觐(指进京),帝(指宪宗)令巽于延英殿论罢弊(腐败)事……明日,帝自决其直(价钱),计二百万缗(一缗为一千文)。” 另据《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正二十七年》载:“盗贼发,执之,赃无多寡皆斩首。初行法严,后渐弛。有司议定例,凡盗一百两(一两等于十四克纯锡)以下者,笞三十;一钱以上,杖七十七。” 又引《五杂俎》云:“今之刑制,一犯奸盗,重至死刑,小则徒流。奸盗之外,他罪俱有死罪,虽古义不可复,要乎防民之道然矣。虽然,杀人太多亦非理也。如元时一例盗银一两,断指一根。今之刑官见盗数少,常多准斗,断指一掌。盖指掌肉属柔软,刀下缓疾,易得容情,而银之多少随罪轻重,加于旧制,人犯供招,历历可指。若盗及五两,已足枪毙,更何消问罪。” 以上史料表明,“锾”在明朝是一种罚金,其数额由法官酌量决定,轻者可免,重者致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中国,除了明令规定的不论数额必须没收财产抵罪的贪污犯罪和军法中规定的一盗甲衣、二盗马匹等罪名外,其它盗窃数额较大的财物(多为价值较高的金银宝物等)构成犯罪的一般都处以绞刑。所谓“绞刑”就是用绞绳勒紧被害人颈部,使其窒息而死的一种酷刑。这种刑罚比现代的“死刑”要严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