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在古代叫什么?
古人把内宅的大门,分为外宅的大门和内宅的大门两个。外宅的大门指二门,内宅的大门即是厅堂。古人对内宅的布局为前堂后寝,内宅有堂有寝,是家庭生活起居的内外空间,堂前是家庭宴居、宾客往来聚会以及举行正式仪式的地方。
前堂的堂是举行重要仪式、礼仪的地方,是男权家庭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内寓人伦秩序,与家外的国、宗族的外朝、宗庙有对应和认同关系。
中堂和书房
古代的住宅一般都是前堂后寝,前堂是待客的地方,也是户主会客的地方,所以会叫中堂。中堂也可以叫客堂。因为它是待客的地方,与卧室有一定的分割区域。中堂两侧,一般有墙,有墙就会有耳房。耳房相当于卧室前面的一个隔间,用于放置物品。书房,是在读书人的住所比较常见,书房一般设在内宅的东南角。
据《论语》记载,书房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齐宣王曾建辟雍,环水为学。可见当时已经有了专门教授学生的地方,也就是“书房”的雏形。
汉代的经史、辞、书、诗等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书房的兴盛,而且,“书房”也开始分门别类。到了三国时期,书房的等级制度更加完善,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级别的书房,如曹丕的“三间东屋”。书房在魏晋南北朝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到了唐代书房,则被规定为三间房结构。一间为门,一间为堂,还有一间称之为“书房”,也叫后室。因为唐代出现了书房之名,所以被看作是书房的发展重要阶段。《清异录》中曾说:“唐代三间房谓之书房,即今日三间屋之称也”。宋代,书房进一步发展。
宋代文人以书房为雅集的场所,是文人意趣和胸襟的体现。宋代最著名的书房是苏东坡的黄州书屋。它被宋人称赞为:“江山清净识君到,惟见东江水逝波”。而宋代的官妓文化也兴盛,官妓在读书时,常以书房作为学习的场所,促进了书房的发展。明清时期,书房得到全面发展,文人将书房看作修生、养性、读书、读书和休息的重要场所。
明清两代,对书房的命名也独具一格。有以人名命名的,如“爱日小斋”、“思婉斋”等;还有以室主姓氏命名的,如“李氏砚斋”、“杨氏四松书屋”等;也有以斋名命名的,如“啸园”、“小莲池”。
清代,由于帝王对江南文化格外推崇,江南园林文化、苏州文化成为清代文人向往的场所。于是,书房开始讲究文雅趣味,如“醉琴书屋”、“琴书味”等等。
总之,书房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文人以其特有的方式,赋予书房以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