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负得正是成语吗?
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成语叫“负荆请罪”,它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的是赵国上卿蔺相如为了国家着想在渑池之会上智斗秦王,被封为上卿后受到老将廉颇的诋毁,蔺相如为了避免两人争斗影响国家安定,处处避让廉颇,终于打动廉颇,廉颇负荆到蔺相如门前请罪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指一个人主动向对方道歉。“负”在成语中指背着。
“负负得正”这个成语来自于初高中数学课本中的一个有理数算法。我们小时候学加减法时只考虑过数,没考虑过符号,当我们学了正负数相关知识后就知道两个负数相乘等于一个正数。这也和我们日常用语中的负负得正的道理是相通的,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原本是坏人,然后决定改邪归正。所以成语与数学概念合到了一起。
但“负负得正”目前还没有被收入汉语成语词典,所以还不能称为成语,它目前只是网络用语,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拟成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