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为什么分五行?

章坷成章坷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在古代是一个数字单位,10个一字相当一豆,10个字一豆,5句话一首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诗三百五篇”(其实原典应为六百五篇),《周礼·大宰》“五曰诗”,汉代郑玄注“诗三百五十篇”,可见在春秋战国乃至东汉末年,诗三百篇是作为五百篇计的。 那为什么要以五个字一句为限制呢?因为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先秦两汉的散文大多是四字句而非五字句,比如《庄子》里的文句:“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同时代的《墨子》多是七字、八字句,而《孟子》则多是十字句。到了三国曹魏时期出现了一种新体裁——“骈文”,它是以双音节词为主的,所以句式也是以两个句子为一个意群,这样读起来既整齐又响亮。著名的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和《与陈伯之书》等。这种骈文发展到唐代就成了“律诗”,而“律诗”的四句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读起来的唐诗都是五言四韵或者七言四韵的。

当然,唐朝也有像王勃、韩柳那样的大家写出像散文一样的七言古诗,但是那已经属于“古体诗”了,不被列入“近体格律诗”的范围。 “近体诗”除了需要符合声调之外,还需要严格地用平水韵来写,这给格律诗增添了更多的束缚性。直到宋代,由于平水韵太过繁琐,人们才用《广韵》来代替它。 后来,到了元代,有人提出“声调、平仄虽关紧要,然作此诗者初不须预念此也。但当就诗句熟读,自然知之。”(《元遗山先生诗集·自序》),这就使得作诗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明末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律诗》中说:“盖近世诗家惟唐李杜苏黄数人可取法,其馀纵有佳句,亦不过‘吟成五字句,捻断数茎须’而已。且唐人七绝多入调,宋元后始不袭唐。今之作者唯知效唐人之格,未知变化,故无佳句。” 所以,字五行为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原因就在汉语本身是一种重形的文字表达系统。形在语言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它国家。从甲骨文到篆书、楷书,字形的变化反应的是发音的变化;而反过来,当你确定了形状,你也就基本确定了它的读音。这就是为什么外国学中文会很痛苦,而中国学生学外文却不咋用背单词的原因——我们在学习英文时,是先知道意思再确定发音的,而外国人学习汉字则是先认字再确定意思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