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办冬奥会几次?

瞿宁宁瞿宁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93年申奥失败 那次申奥的失败实际上是有目共睹的,国内舆论对于申奥的成功是充满质疑的——财政赤字、基础建设滞后以及所谓的“形象工程”都是被指责的对象。当然,国际奥委会在此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强行把北京与悉尼的奥运会预算金额进行比较便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如果时间能够回到20多年前,当时的北京政府既然能够提出申办奥运会的想法,想必也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和承受住了巨大的压力。毕竟,在20世纪最后十年里,“搞体育”可是最时髦的事情之一。

无论是为了迎接世界杯还是亚运会的开幕式,上海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为了举办十运会,南京市政府更是举全市之力建设新体育场,以至于后来成为南京的地标性建筑。至于成都,为了迎接首届城市运动会更是整个城市动员起来大修道路、新建场馆。

所以,如果当时能办成奥运会的话,想必北京的准备工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然,最重要的准备还是资金问题——那时候还没有“花钱买空气”的说法,为了办奥运而加大财政投入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只是,当初北京政府的财政状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即便20年后债务压力山大,但是二十年前却是真有钱。

首先,当时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开放的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次,房地产在21世纪初迎来了爆发,大量外资涌入,地价和房价飞速上升为地方政府创造了巨大的税收收入;外贸行业也是赚得盆满钵满,海关税收到位让政府手里头有了钱。 最后,还有外资银行带来的利息收入以及其他各类创收(比如出租车牌照)。

在收入如此高的情况下,政府仍然坚持财政支出中70%以上用于公共开支,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前的水平。 所以,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想那个时代是真的有能力办好奥运会! 2008年举办冬奥会 从申办过程来看,北京这次明显是有备而来。虽然经济规模和国际地位都在不断提升,但北京的财政实力并不比当年强多少,更何况要举办奥运会这样的全球盛典。北京此次申办无疑更看重举办冬奥会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利用举办赛事来推动城区改造和建设。

从城市基础设施来看,北京在这次申办的过程中明显做了不少功课,各项硬件设施也都达到了举办赛事的要求。当然,北京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比如为建奥运村而拆除农民房屋和耕地、为修跑道占用地下铁车站等等。

除了基建,本次申办还一个亮点就是志愿者招募,这个数字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59万人次,这也为日后深圳举办赛事积累宝贵的经验。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北京本来就不算富裕的财政更加拮据。本来就有争议的比赛延期两年举办更成了众矢之的,不仅老百姓有意见,国外媒体也是口诛笔伐。最终,中国不得不做出让步,将很多比赛移师他地,甚至把主场设在天津、河北等地,以此来降低成本。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