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能变成男孩吗?

席溶泽席溶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医学界,性别重塑是一个成熟的议题了;而在心理学领域,关于变性研究的文章也时有出现。不过大多数学者都承认,目前对于变性的认知仍然相当局限。 最近看到一篇发表在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名为《改变自身性别的心理社会效应》(The Psychosocial Effects of Changing Sex)的论文引发了我的兴趣。这篇论文探讨的是女性通过手术变为男性后所面对的心理社会问题。

作者选取了71个变性案例来分析他们的社会背景、心理特征以及变性后的生存状态等问题。 变性,或称性别重构,通常是指个体在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认同与基因性别不一致时所面临的问题。性别认同是一个非常主观的现象,它指的是一个人对其性别的认知。而基因性别则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由染色体和激素水平决定。

然而,很多人并不会对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这个问题引起太多的注意,更不会对“我是怎么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这个问题深思熟虑过。事实上,大多数人类性别认同的形成过程是十分自然而然的,并且没有太多曲折的经历。 然而对于那些性别认知偏差的人,或是那些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导致自己只能生活在同性群体中的人,他们往往会开始质疑自己的性别身份。 这时,如果他们有改变自身的生理性别以匹配自身性别认同的需求或愿望,那么他们就属于性少数群体的范畴了,而变性就是他们最后可能采取的办法。[1]

在我查阅到的文献里,这是最多被引用的一篇有关变性问题的心理学论文。作者试图利用这些数据来描述变性者在整体人群中分布的状况,从而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对71个变性案例的观察,作者发现: ·68%的变性者其首次变性动机是为了追求性别认可;

·83%的变性者曾遭受严重的性别认定危机;

·81%的变性者的文化背景具有明显的影响,比如受到电影、书籍等的影响而产生改变的动机;

·95%的变性者曾经历反复思考、探索自己为何属于女性或者男性这个问题的过程。 如果将范围进一步缩小到只讨论女性变性为男性的案例,那么得到的结果似乎并没有多少区别。只有当研究者关注到某些特定的社会人群,比如跨性别者和同性恋者时,我们才有可能看到一些性别差异。

作者指出,尽管现有的证据无法得出变性会对个人产生什么特定影响结论,但各种文献资料表明, 变性对于个体来说确实存在潜在的威胁,特别是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期 的性别认同发展。

作者建议 在开展相关研究的时候,应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①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来理解人的性与爱?②当人们进行变性治疗时,是否应该同时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援助?③是否应当为变性人建立专门的救助机构? 这些问题无疑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如何更好地帮助和支持处于边缘化的性少数群体。除了学者们不断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之外,能够找到解决这类社会问题的答案或许还得依靠政府、企业、非营利性组织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