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在哪个地铁站?
南京的地铁线路图比较复杂,要说清楚夫子庙到底在哪里,还真得要画个地图才行! 首先,南京的地铁线路是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来命名的;其次,不同方向的地铁站台形式是不一样的,1号线、3号线和S1线的站台是地下三层侧式站台;而2号线与4号线是地下双层岛式站台。
所以,当我要说某趟地铁的某个站点时,我会先说明是哪条线,然后指出该站台位于线路的何种位置——东西向或南北向,最后是编号。这样描述的话才能说清这个站的具体位置。比如:3号线“常府街”站在地下三层,位于道路西侧,那么它就在“中山南路·新街口”站的西南角。
根据上述原则,我画的这张图中,所有车站的位置都用了同样的颜色标注出来。这样,大家就能很容易地找到自己要找的站了(注意,下图中,由于显示宽度问题,有些站名的首字母被我缩写了)
我的微博曾做过一次投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地铁站名,结果前三甲分别是:鼓楼、鸡鸣寺和安德门,可见这三座地铁站的名字是多么深入人心。 而我最喜欢的地铁站是鸡鸣寺站,因为它和寺庙名字一样充满禅意,而且走进站厅,里面的装饰风格也很古朴淡雅。
南京夫子庙地区东起长白街、中山南路,南沿御河路,西抵建康路、莫愁路,北到 Willie's酒吧, 钱家仓、中华路,是国际知名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江南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是供奉祭祀孔子的地方。
南京地铁1号线(迈皋桥—中国药科大学) 鼓楼站 换乘 2号线(马群—油坊桥) 夫子庙站下车
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秣周东路) 夫子庙站下车
公交线路
景区简介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为纪念孔子而建,故名“学宫”,又称文庙、孔庙、文宣王庙,与北京孔庙、曲阜孔庙并称中国三大孔庙,为中国最大的文庙,被誉为“中国第一学府”。夫子庙以庙前的秦淮河为界,分为庙市和街市两部分,秦淮河以北为“学宫”(孔庙和尊经阁),以南为“街市”,秦淮河北岸东西向的石柱街与文德里,是传统的贡院考场区。作为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夫子庙从东晋开建以来,已有一千几百年,比唐朝的国子监和孔庙都要早。
南朝时期,夫子庙地区已是文教中心。北宋景佑元年(1035年),夫子庙作为祭祀孔子的盛典,开始从泮宫移到现在的文德桥之北。从此,夫子庙地区成为南京地区文化中心。以后历遭兵毁,屡建屡废,直至民国三十年(1941)又遭兵燹。在漫长的岁月里,夫子庙地区一直是江南文化枢纽,全国文教中心。在秦淮河北岸的贡院,明清两代的江南地区乡试及南畿四郡生员的岁试、科试都设在这里。从1131年到1905年清废科举止,仅明清两代,乡试在南京(包括应天、江宁)进行的,就有75科,共取举人17237人;在这儿参加四郡生员岁试,科试的多达196万人。当年中国10个秀才中就有3个来自江宁、苏州、常州、镇江四府、州,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以及苏南等地。10个状元,其中至少有2个出自南京的贡院。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如文徵明、张溥、王夫之、曾国藩、李鸿章、张謇、陈独秀、柏文蔚等都是从这里考取功名,走向全国进而名扬四海。可以说,夫子庙地区是全国知识阶层的精神家园,是知识分子命运的福地。秦淮河以南(原为秦淮河以南以东地区)商铺林立,市街繁盛,尤以彩灯、画船、笙歌、软舞著称,成为江南文化枢纽,南京秦淮河畔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千年文化的积淀,使夫子庙享有“中国第一夫子庙”、“中国第一文庙”的美誉,作为儒学教化的中心,中国最大的城市庙市,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强的旅游吸引力,是金陵著名风物,被誉为“秦淮名胜”、“文房枢纽”、“中华第一学府”。夫子庙地区经过清末和解放后1958年、1971年、1976年等4度毁建,1982年开始在废墟上恢复了夫子庙地区的局部建筑,1985年元旦秦淮河畔的瞻园、夫子庙、白鹭洲公园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春节恢复了夫子庙灯会。2005年起,一年一度的“中国秦淮线灯会”在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河畔举行。
夫子庙地区以六朝时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等名胜著称,1985起陆续疏浚了秦淮河,复建了乌衣巷(含王家、谢家)、朱雀桥、桃叶渡等,2006年新建科举博物馆。现在夫子庙地区已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含明城墙、秦淮河、瞻园),是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和重要的风景名胜区,是中国游人最多的地方之一。夫子庙地区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0年被正式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0年11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在2011年12月荣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