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分别代表什么方向?

裘劾丰裘劾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一开始学五行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因此记的很清楚。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条件,古代人没有现代这样的地图,更不存在指向标,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像我们现在这样区分东西南北什么的。古人看风水是“依形觅势”,所谓的“前方“”后方“都是通过形体和态势来区分的。(当然,我们这里的”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方位学里的东方、南方等)

举个例子: 如这棵树,一般我们会说前面有一棵树,或者后面有一棵树,而不是左边(或右)边有一棵树。因为如果是右边,则树在视线上构成了“右肩”,这是风水学里的大忌之一。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以人为中心,左右为阴阳,前后则是五行了——前面属木,因为人向前走时,左脚在前是属木的;后面属水,人的身体向后靠,后背自然成为水;左侧属火,因为左手左脚的并用而形成了离中的“巳午未”之火;右侧属土,因为右手右脚并用而形成了土中的“辰戌丑未”之土……

当然了,这样划分只是建立在理论上的正确性上,在实际操作中并不靠谱(尤其是现代人住在城市里,周围都是高大的建筑,你想找棵树都很难),因此古人又建立了另外一个体系——“纳甲”之术。这个术主要应用于预测学中,通过甲子的排列组合,以及日时的干支进行推断。

这里面就涉及到“地支六合”的问题了! 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已申合化水,末酉合化金。(注意:合化的方向与五行对应的方向无关!) 无论前面还是后面,还是左右,全都变成了五行——子午冲,卯酉冲等等,全都可以用到了。

丛曦彤丛曦彤优质答主

木,代表东方。《易·说卦传》中有“帝出乎震”(震为东方卦)和“万物出乎震”之说,这便说“东者木也”的原始依据。

火,代表南方。《易·说卦传》又有“南方(离为南方卦)者,火也”的记载,是“南者火也”的原始依据。

土,代表中央。这是以黄土包五方,为天下中心之说,即《易纬·稽览图》所谓:“土王中央”;《尚书··志孟春》所谓“五行,木旺东方……土王四时而王于中”的说法。但其实际含义是:土代表四面八方被五方化约后的天下,即天下的总体和中心。

金,代表西方。《易·说卦传》中又有“兑(兑为西方卦)为金”和“金生于西”的说法,“西者金也”即从此来。水,代表北方。因为“北方之卦曰坎,坎者,水也”(《易·说卦传》),这便是“北者水也”的原始依据。

以上所说,表明“五行五方”之说实际是以“五行”“五材”之说引申发展而来的,其中也反映出了周人在农业生产中和山林、江河相处理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些自然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经验。所以,五行说实际是以总结生产实践经验而创造出来的。

此外,西周人还运用这些知识于人的社会生活和政治事务当中,他们把自然界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与社会人事方面的“五服”(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即周人统治地区的分区和统治秩序)、“五祀”(祀、裸(灌)、祷、祠、役),以及“五官”(五方大臣,掌五方诸侯和方域庶务的)的职务和活动地区进行了具体的配置与联系。如把甸服配东方,把裸祀配南方,把司徒(管理民政)与东方和甸服、裸祀相联,并赋予他“帅道诸侯祭祀”、“振木铎于军师”、“劝分士众”的责任;又把侯服配南方,把祠祀配西方,把司马(管理军政)与南方和侯服、祠祀相联,并赋予他“帅道诸侯出征”、“振土铎于畿内”、“治五兵”、“分田制禄”的责任和权力。

如此这般,周人把自然界的五行和人间的五服、五祀、五官都以“东、南、中、西、北”空间位置为条件配置和联结了起来,形成了一种以土为中心统摄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的五行五方和五方五职的观念。这种观念,后来便演化和发展成了一个以五行相生相克、五方互维互制,以及五职(五官)互辅互监为宗旨的以五行相生相克为核心的五行理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