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市企业股本怎么算?
股本的计算是会计上的基础核算内容,虽然简单,但重要性不容轻视。 股本是股份公司(含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股东持有的公司股份数额的总和,包括注册资本、资本公积(不含溢价)以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股本的计量单位一般以元/股来计算。 上市公司有规定的,按规定计算;没有规定的,按以下方法计算: 第一步,确定每股净资产值; 第二步,确定每股收益; 第三步,确定每股股价。 用股票面值加总的金额与股数相乘,就是公司的总股本。而流通股本则是没有限售流通股的股本总和 。
在股票市场,由于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有不同的行业属性,所以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其每股业绩是不同的,因而不能用统一的口径来衡量。比如钢铁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平均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都比较低,所以钢铁行业的每股自由现金流就会比较高;而如果是一家中资银行的股票,因为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每股现金分红比例会很高,但是每股盈利可能并不是很高,甚至为负值。
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结合行业的特点来对公司进行估值。 而对于创业板块或者新三板市场而言,由于很多公司还没有实现盈利,或者是处于微利状态,不能通过估算的方式得出每股价值,所以就采用了递延的方式处理。即按照企业目前的盈利能力水平,先估算出每股资产净值,然后将企业的总价值除以总股本,就得到了每股的价格。这个数值实际上反映了公司的内在价值。当公司股票价格高于这一数值时,说明市场的表现过度乐观了;反之,则是市场低估了。
非上市公司股权由于缺乏交易市场,价格较难确定,对此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首先是直接以协议价格确认。如有的出资协议或公司章程约定,某股东以非上市公司XX%的股权出资,双方并确定了股权的价格、出资的时间。这种情况下,被投资企业应当直接以协议确定的价格确认。由于缺乏交易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讲,非上市公司股权不存在公允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双方约定的价格确认属于“公允价格”也是合适的。
其次是定期取得非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按其净资产价格确认所取得股权的价值。采取这种方式,应与出资方协商一致,对方同意按股权所对应的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调整其出资额。实际工作中,应按出资日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确认所取得股权的价值,以后年度发生变化的,投资方应根据经审计后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予以重新确认,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余额。
第三是定期取得非上市公司经评估后的价值确定所取得股权的入账价值,并与出资方协商一致,同意按所取得股权的评估值调整其出资额。评估值通常情况下会高于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因此经评估后的入账价值更接近于股权交易的市场价格。
在取得股权的入账价值确定后,投资方应按所取得股权占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计算所拥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该份额大于取得股权入账价值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在投资当年,除非出资协议中明确了股利分配的比例,投资方不能确认所拥有被投资方的未分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