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如何管理成本?
企业如何控制成本,这个题目好大。 不过呢,如果我把这个题目拆解一下,是不是就容易回答了? 首先,企业控制成本就要明确几个点: 一是预算的成本是多少;二是实际发生成本是多少;三是差异(即实际-预算)的原因是什么;四是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以工厂为例: 一、先做预算,就是预计这个月要支出多少经费,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细化,比如差旅费预算1万元,这里面就要先区分出差的人员,每人预算2000元,然后还要再区分不同的出差地点,北京、上海、广州每人5000元,然后再分具体的天数。这样预算就做出来了。 二、实际的发生,做好原始凭证的台账登记,每天发生的费用一定要找到相应的凭证支持,确保每一笔开支都有据可查。
三、差异分析,把实际的支出与预算的支出进行对比,看哪些项目超支了,超支多少,原因何在,是计划做得不够细还是管理者随意性太大等等。
四、对策制定,对于超支的项目要分析其原因,然后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如果是预算的问题,需要调整预算,如果是执行的问题,则需要加强管控力度。
以上四点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好却并不容易,而且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坚持的过程才能够看到效果。 除了企业层面需要控制好成本之外,每一个员工也需要有成本意识,我给大家举个案例: 公司派小李去采购一批物品,小李看了几家报价,最后选中了一家价格最低的供应商,但小李不知道的是,这家供应商离公司有很远的路程,运输成本很高。
如果小李能够事先在本地询价,也许就能节省不少的费用。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小李虽然没有故意要去违反什么规定,但因为他缺乏成本意识,可能无意之中就会给公司造成损失。所以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搞好管理成本,就离不开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做好会计核算,一是要有精于管理、善于理财的财会管理人员;二是要有行之有效的各种管理制度;三是要配备必要的财务人员,保证财务工作正常开展,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和财务管理情况。要达到这样要求就应当从会计核算管理入手。
1、做好基础工作,提高记账质量
记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影响到对财务信息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记账质量是会计核算管理的基础。提高记账质量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记账前加强单据审核,加强与仓库和销售门的单据核对,对不合格的单据一律退回,待更正后重新报账。其次,记账时充分运用电脑记账的优势,打开“自动凭证”和“自动结算”功能,减少手工制单和手动结算,提高记账速度和准确性。第三,记账后加强查询及审核,通过往来明细、项目查询和余额表等方式进行反复推敲、核对,确保记账正确。
2、加强成本核算,健全管理制度
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成本大小,关系到销售收入和利润多少,也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成本管理制度对于控制生产成本尤为重要。通过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使操作者和管理者做到有“法”可依,按“法”行事。首先,通过推行成本责任制,强化成本意识。其次,通过推行消耗定额考核制度,促进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第三,通过推行材料进、管、出制度,促使正确报料和控制用料,确保不超用料。第四,通过推行产成品管理制度,使产成品收发存及出库管理规范化。
3、运用存货计价办法,有效降低存货
目前实行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別计价法等。由于现在原材料、燃料价格的上涨,因此我们在存货计价时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月月底对全月发生的存货逐笔结出余额及单价,更接近于市价水平,可真实的反映出生产存货成本。
4、运用报表查询工具,进行相关分析
在日常记账过程中,每月记账结束后都可以通过报表工具查出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通过报表中本年累计数与上年同期数进行同比和环比分析,及时掌握企业收入、成本和利润的增减情况。
总而言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成本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加强管理成本,降低消耗,减少浪费,降低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加强会计核算管理是管理成本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