忬五行属什么以及含义?

公孙锦星公孙锦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忬(yù),姓。

《说文》中关于“忬”的解释是:“忬,春官属也。”“春官属”即“春宫之官属”的省称。而唐代陆德明的解释更直接:“忬字从御作,谓帝王所御史也。” 实际上,“春宫之官属”就是掌管礼乐等事的官员及其下属。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设置协律都尉一职,掌管乐曲;同时设典乐都尉,其后或置或废不一。这二职都是春的官属。 那么,为什么“春宫之官属”要由“忬”字来形容呢?这是因为古人以四季配四方、五行,并由此制定了很多制度,其中就包括姓氏制度。据《汉书·地理志上》记载:“汉兴,序五官位次,立五岳四渎。”又《周礼·地官司徒》载:“凡邦有大事,则卜之,……山泽、川谷、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可见,在汉代乃至汉代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山川地貌对姓氏形成的影响。既然如此,那用“春宫之官属”来指代“忬”这个姓氏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我们还可以在汉代找到一些证据。比如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太公刘煓(taōn)有个名字就叫刘信。《史记·高祖本纪》说刘信是“太上皇”,也就是刘邦的爸爸。司马迁在这里明确说了“太上皇”的名字里有个“信”字。再如西汉宣帝祖母王太后的父亲名叫王禁,字君章,因为王太后母亲家姓李,所以王禁与李氏的女儿结婚时,因李家是陇西大姓,所以王家陪嫁非常丰厚,王禁因此得谥号“悼武王”。

需要说明的是,汉代的“悼”字通“祐”,意为福佑,这显然与“春宫之官属”的意思是一致的。 除了汉代,我们还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找到有关“忬”姓的证据。东晋大臣庾翼少子庾爰之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庾方之,字伯虔,曾任广州刺史。《南史·庾爰之家传》说他“有名于世”,但史书对他的生卒年均无记载,惟知他是公元356年生,公元423年卒。他的儿子庾稚恭曾任雍州刺史。

令狐家柔令狐家柔优质答主

忬为会意文字,从字形上可以清楚看到,忬字从人,从五,表示五个人聚集在一起。五本为数目字,但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来指称“五方”、“五星”等,与“一二三”这类单纯的数词有了区别,具有浓厚的文化含义。古书认为,五方五色五味五声分别指称的是“金木水火土”五样东西,而这五样东西构成了大自然的“五行”,“五行”的和合则成“天心,所以形声字五就用为“五行”之“行”的谐声字。

在现代汉语里,五跟“五行”这一意义系统已经没有什么联系了,但是,行还是指“金木水火土”,并且它们仍然被理解为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因素。如“行”用作姓氏时,仍读xíng,指五行,“有五行之名,以五行有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物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