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股份是迪士尼吗?
1、上海滩的龙头,不是迪士尼,但和迪士尼有关系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上海滩的「四大天王」》,里面提到过60年代的上海服装行业“三大巨头”,即雅戈尔、春竹和龙头,其中龙头就是现在龙头股份的前身。(详见我之前写的这篇文章) 当时上海滩的“纺织工业系统”有“八大厂”之称,分别是上海第一棉纺厂(上棉一厂)、天津第二棉纺厂(天棉二厂)、汉口第三棉纺厂(汉棉三厂)、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广东南海联合纺织印染厂、江苏南通振新纱厂、浙江杭州云波印染厂和新昌第三纺织厂。
这些厂里的职工子弟大多都穿自己厂的制服。比如上棉一厂的职员穿着上棉一厂的制服,孩子在学校也穿制服,夏天校服是绿色的,冬天校服是深蓝色的,看起来笔挺干净,很受同学欣赏。(参见黄永玉《无愁的烦恼》) 那时候,上海的很多工厂都有自己的服装生产线,给厂里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和职业装。比如上海造船厂,就有自己的缝纫车间,给工人做船用工作服、劳保鞋等。而“三大巨头”之一的龙头,就是生产“劳动防护”起家的。
2、龙头的翻身仗,是靠着为迪士尼提供服装打的 到了90年代,由于外贸行业的迅猛发展,为了开拓国外市场,不少行业都开始做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指按照客户要求加工产品,即原始设备制造商),或者说是代工,为国外品牌做贴牌加工。
对于外贸行业来说,能够接到欧美品牌的订单,是做OEM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欧美国家更重视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因此很少直接采购,多数是以品牌授权的形式给到供应商。 1995年,香港迪士尼乐园开业,国内很多企业拿到了为迪士尼提供服装的订单,龙头就是其中之一。不过那个时候的迪士尼对供应商的选择很严苛,不仅要满足品质的要求,而且供应商的数量也要加以控制。能够拿到迪士尼的订单,对于供应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荣誉,意味着产品质量得到认可,以后在行业内会更有话语权。
为了赶制出合格的商品,一些厂商加班加点,甚至请出夜班班主亲自监控质量。最终,这些付出都得到了回报,除了能继续保留与迪士尼的合作外,还在业内提升了影响力。 当然,能够拿到迪士尼的订单,跟自身扎实的基本功有很大关系。
3、夯实基本功,是成为行业“隐形冠军”的关键 任何一个订单都想做到最好,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如果每一次都能做好,那么该订单就是精品,这个公司也就是优等生了。 但是,能够做到每一笔订单都不差,其实是不容易的一件事,需要长期耐心的积累和沉淀。
1987年的时候,日本服装行业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当时世界上许多知名服装企业,如ZARA,H&M,GAP等,都在日本设厂进行代工生产。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实力强劲的国家,却对中国市场颇为忌惮。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虽然高,但生产效率非常高。于是日本服装巨头找上了龙头,要求下订单。
面对突如其来的订单,龙头并不兴奋,因为对方开出的价格,只有成本的七成左右。虽然利润不高,但如果产能不够,就会失去这次机会,得不偿失。于是,他们一边加单增产,一边优化工序,力求把成本再压低一点。最后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交出了令日本人满意的答卷,这也让龙头后来的海外扩张之路变得顺畅起来。 能够一次次顺利完成大单品的任务,离不开企业的基本功过硬。从设计研发,到选料,再到工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把控,才能最终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