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是属五行什么?
中国人创造的五行体系,具有数千年延续不衰的重要文化意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包含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基因,即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变易和创生”的思维观念。
所谓“变易和创生”,是指五行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五种独立的物质属性,而是指这五种物质行为或属性之间,在一定方式和条件下可以互相变更的规律。换言之,只要条件合适,木材的属性和特征可以变成灰烬和土石,水和火也可以互相产生和灭亡。但是,如果火和水相交错互含,又可以生成一种维持生命和繁衍事物的新条件和新环境,这就是五行之间互含共生的关系,也叫做“金、木、水、火、土相生”。
“生”,不是从无到有的产生,而是指某种物体的属性和特征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成长,例如,春天树木生发和生长,不是冬天无树,到了春天才凭空产生出一棵树来。在五行体系中,“生”的机制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的机制,指的是木作为燃料,发生一种热的辐射,由微到著,由少到多,由小变大以至漫天大火。因此,木是火的母体。“火生于木”,火为木之子。
火生土的机制,指的是火将物质焚烧成细碎的粉末状,土具有承载和受纳的属性,火施其温暖通达之德,土承其养育,因此,“土藏火焰”(《管子》),而火变成了灰烬。因此,火是土的母体,“土受制于火”,土为火之子。
土生金的机制,指的是从土石中冶炼出金属,即土生金属并育其成,因此,“金,土之子也,土,金之母也。”
金生水的机制,指的是金属有寒冷的特性。《管子》说:“水气至柔而不御,金气凌厉而坚刚。以坚刚御不御,故金生水也。”即是说坚硬的金属具有冷峻的水的特性,故金生水,“水也者,生于金也。”
水生木的机制,指的是生命之水的浇灌,使木得以持续不断地生发和繁茂,因此,“木者,生于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