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来历是什么?

时小灵时小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北京”一词最早出现于金代,《金史·地理志》记载:“中都路分四京,西京为临潢府,东京为辽阳府,南京为天宁军,京师为中都府。”这里所说的“中都府”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北京。当时的中都城是辽代的陪都,城址在今北京城内西南隅的阜成门内、外大街之间,也就是现在北京著名景点北海公园的地方。而当时的通州,只是中都路的下辖一个镇的级别,并不属于京都,所以在今天的北京东三环以外,还有一处通州旧城遗址。

元建国后,将国都定为大都,并将大都和通州合二为一,统一称为大都,即今天北京的前身。但这时北京还称不了帝都,只能算北方地区的中心城市。 元末天下大乱,京师被农民起义军攻破,元顺帝逃去内蒙。明王朝建立后,为了恢复京师,从江南等地调运巨资和大量粮草,重建了紫禁城,并先后将北平府改为北京府、京师,从此北京的帝都地位正式确立,并延续至今。 需要注意的是,明代初年曾一度将北京改为京师,后来觉得这样不妥,又改回北京,而当时通州的行政级别并没有提高,仍然只是州。所以,当人们提到北京时,是指今天北京城区及其周边的地区,不包括通州。

清兵入关后,沿袭了明制,仍以北京为京师,且地位更为显赫,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不过,这时候的京师已不是明朝时的京师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清初京师之外,又有京师东直隶和京师西直隶两个省级行政区。那么,这两个省份是如何划分的呢?它们的省会又是哪里呢? 根据《大清会典》记载,京师东直隶的省会原来是天津,到雍正年间才迁至保定。请注意,这里的东直隶是指今天的河北省东部地区,而不包括现在的北京市和天津市。说清初的京师东直隶不包括今天的京津两市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京师西直隶又是怎么回事呢?根据《大清会典》记载,京师西直隶的省会本来应该是宣化,也就是今天河北宣化区一带。但后来因京师西部水源不足,因此将宣化的行政区域划归山西大同府,并以太原府代替宣化作为京师西直隶的省会。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省际间的调整是由皇帝直接指挥,省以下的地市级行政区划变化往往由总督或巡抚先奏请,待批准后再行委任。可见,这一时期的直辖市与如今的直辖市含义完全不同。它们并不是单独的城市,而是地级单位的代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