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黄车押金是多少?
最近,“共享单车”一词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头上。这种新兴的共享经济形态,正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席卷全国。 作为率先吃到螃蟹的城市,上海的共享单车是如火如荼,遍地开花;而到了今年初,一些单车企业却纷纷败下阵来。这其中,小黄车的故事最为精彩。
2016年3月,小蓝车美团单车在上海诞生;紧接着4月份,小绿车摩拜单车也来到申城。随后,一场围绕单车的攻伐战正式拉开序幕。 “起步早、市场广、投放量大”让摩拜很快占据了上风。到2016年底,摩拜已在全国近50个城市投放了超过100万辆单车。相比之下,美团的单车业务就略显疲软。
不过,好戏还在后面呢! 2017年上半年,美团一改颓势,开始全面反击,不仅大量招募骑手,还投入巨资升级系统。在美团的强大攻势下,原本占据优势的摩拜也开始节节败退:用户规模急剧收缩,市场份额大幅缩水。
到了下半年,随着美团宣布收购摩拜,这场马拉松终于宣告结束。虽然最后赢家为王,但期间各种闹剧不断:比如,为了抢占市场,两家先后低价甚至免费向用户发放骑行卡。由于补贴力度过大,造成资金流紧张,有些公司甚至不得不临时叫停订单,因为没钱给骑手发工资了……
如今,虽然市场上仍存在“共享单车”的身影,但却再难看到两家的身影。那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争夺战,又为何会以美团胜出而告终呢?
(一)先发优势 正如前文所述,美团和摩拜堪称共享单车领域的双巨头。不过,虽然在行业内两家都处于领先位置,但在外部形象上,却远不如滴滴与uber那样为人熟知。在早期竞争中双方都花了不少心思树立品牌影响力。
首先,价格上。无论是美团还是摩拜,早期的单车售价均十分低廉。以摩拜为例,首批单车的定价为每辆299元,相当于二手车的价位。这样的定价策略,有利于迅速扩大用户群体,占领市场。
其次,传播上。不管是美团还是摩拜,早期的宣传活动做的都很充分。除了投放广告外,两个品牌也都极力塑造自身的人气和口碑。比如在美团单车上,就有用户评论说:“比摩拜便宜,而且能拿发票!”这句话看似平淡,其实含金量很高。因为消费者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过程往往是:从好奇->了解->尝试->认可并长期保持。这一评论正好反映出美团单车在初期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价格便宜、用户众多,从而形成口碑效应,并在不知不觉间使用户养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出行习惯。
资本加持。无论是美团还是摩拜,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财团支撑。充足的现金流和坚定的进军决心,令他们在竞争中能够游刃有余。尤其是当对方陷入困境时,更是趁机扩大自己版图的最好机会。当优步与滴滴在国内展开网约车之战的时候,美团趁着摩拜陷入融资困境之时,一举拿下前者。
当然,美团的取胜并不单纯取决于以上因素。正确的战略、准确的定位、高效的执行,同样是制胜的关键。
(二)市场定位 关于市场的定位,美团和摩拜可谓一脉相承。即把目标用户锁定在年轻人身上。毕竟,一个有着巨大增长潜力的年轻用户群体,意味着无限的潜在市场和消费可能。所以不管怎么样,先把年轻人的钱袋掏空再说! 根据美团数据,目前骑行用户的平均年龄约为31岁,其中大学生群体占比高达58%。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美团和摩拜都在尽最大的努力降低单车的运营成本,加大补贴的力度。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身边随处可见的两家单车的投放量就可以管中窥豹。以复旦大学附近为例,以前人们经常吐槽校园设施老旧、交通不便,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校门口四处摆放着整齐划一的单车停放区,上面贴着醒目的禁止停车告示;而在街道两旁,各色单车也随处可见.....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只有将用户留在自己的平台上,才算真正拥有了这个用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两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引诱用户注册。只要能够留住用户,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