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什么时候有的?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目前较公认的说法是:十二生肖来源于古代的星宿崇拜。古书中早就记载了“十二辰”,即现在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认为人们用动物来标记这十二个时辰。 《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子午卯酉者为阳,寅申巳亥为阴;阴阳各五位,凡十个,计二十个字,周而复始,循环不息……”这里把“子”“午”“卯”“酉”标记的时辰和“寅”“申”“巳”“亥”标记的时辰分别称为阳辰与阴辰,并且每个时辰都有对应的动物作为象征。这就是最初十二生肖的形态,也就是古代的“干支历”中的“十二地支”。 从汉代开始,我国人民已经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岁了。在汉代的墓葬中已出现了用十二生肖来纪年的砖瓦,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发现的金饼上刻有“子”、“丑”等符号,学者们认为这些符号代表着十二种动物的图案(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发现的一颗铜珠上面铸有“子”字,专家认为此“子”代表的是老鼠);唐代李贤墓壁画中也有“子鼠”“丑牛”等标志。
不过,将十二生肖用作记年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形式,各地有所不同——在江苏徐州附近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上,有一块刻着“建武三十年正月甲子”的文字,这里的甲子代表了四个不同的时间节点,每段节点对应一种动物,总共四对,每对动物都象征着一年之中不同时间段的阴气阳气消长情况。这种以甲子为中心的“干支历”实际上也是“阴阳合历”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将十二生肖全部用于记岁就要晚很多,到明朝才出现。明世宗朱厚熜去世后,他的孙子神宗朱翊钧按照“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这一官职的首尾二字“文阁”给爷爷拟了一个“谥号”——“文烈”。为了表示这个“谥号”恰如其分,还特地在先皇去世周年祭日——十月初一,举行仪式,让文武百官在殿外排成两列,从东往西读奏章,从中庆祝新皇祖父得到了最好的谥号。 有趣的是,这次活动后,神宗觉得用十二地支标记年份的方式不够正式,还想要一个完全由天干地支构成的纪年方法,以便把祖先的每一个生日都记得明明白白,由此形成了我们现今使用的农历干支纪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