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平均投资法是什么?
在说价值平均法怎么操作之前,要先搞清楚两个问题:
1、什么是价值平均法;
2、为什么用价值平均法。 先给出答案: 价值平均法,是利用平均成本的观念构建买入策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购买行为,使得持仓成本逐渐接近于所持有资产的真实价值(或内在价值)。 运用该方法进行投资的动机主要有二:
一是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收益,二是规避单利复利的通货膨胀风险。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方法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 如图所示,假设投资者初始资金为10万元,每期等金额买入300元,那么第1期时总资金加上首次购买的300元,共100300元,第2期的期末总资产等于第1期初总资产加上本期买入的600元,即100900元……以此类推。
以上计算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实际上随着物价上涨,每年实际购买力下降,本例中45万元的现金,按照每年5%的通货膨胀率来计算,大约40多年后,等价于现在只有78.7万元,也就是45万元的货币资产经过40多年复利积累后约等于78.7万元,如果考虑到通胀因素,长期持有的资产的实际购买力会远远低于78.7万元。
如果采用价值平均法,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每期等额买进,虽然可以保证最终获得的资产总额大于最初所持现金总额,但是,由于每一期资金投入总量不变,随着价格上升,每期所购份额必然会不断减少,最后可能得到的资产未必能赶上通货膨胀率和银行利率两者孰高孰低的平均值。
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允许灵活调整,例如当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时,增加每期的购买额度,则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拉低持仓成本,有效把握市场反弹机会。但是在市场行情向好时,应该逐步减仓,降低持仓成本,避免获利了结不及时导致利润缩水。
使用价值平均法关键在于合理设定每期资金投入的额度,这个额度可以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流动性要求以及期望收益率等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