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趒属什么?
五行,是古代中国基本元素概念,也是古代中国基础哲学要素之一; 五行就是五类基本物质属性或现象的概括描述,其具体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金指的是坚固之质,木指的是生长之质,水代表的是流动性,火代表热能与光能,土指土壤。
根据阴阳学说,自然界有阴就有阳,有正就有反,事物都有对立的两面性,五行中也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之间相互滋生又彼此制约,五行相生关系依次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而五行相克关系则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古时候人们将这相生的五行与人的身体联系在一起,以表示身体的正常状态是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所以中医治病常讲究调补五行。 五行还对应着五脏,心属火、脾(胃)属土、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
另外还有一个“六气”的概念,即风、寒、暑、湿、燥、火,这是大自然的六种气候特点。在古人看来,人体要适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如果气候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能力,人就会得病。于是,古人便把六气与五官、六腑相对应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风寒入脑,走筋入关节,主耳。因耳朵为肾所主,所以耳鸣多因肾虚所致。 《黄帝内经·素问》曰:“风寒伤形,雨湿伤骨。”因此伤风感冒时,头会感到不舒服甚至疼痛就是这个道理。 暑气和火气相近,一般合而论之。暑多挟湿,就是说夏天容易感受湿热病邪;而火热易于伤津耗液,故而夏季要多饮水。 湿和汗易合而为渍,因而夏季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不要穿不透气的衣服。 燥气伤人则伤津液,故秋季润燥最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