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的壳有什么作用?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煮完鸡蛋之后,蛋壳上会附着一层黄色的水溶性物质;而在剥鸡蛋的时候,有时候很容易将蛋壳弄破。 这层黄色物质是什么呢?它有什么用处吗? 鸡蛋的表皮颜色主要是由卵膜色素蛋白决定的。其中一种叫做核黄素(也称维生素B2)的物质,能够激发蛋类产生色素,从而影响表皮的颜色。在煮鸡蛋、烤鸡蛋或者鸡蛋羹的过程中,温度超过了60℃,蛋黄中的核黄素就会逐步释放出来,与蛋白质充分混合,形成黄色或橙色可溶性物质——这种物质就是黄斑色素。 除了使鸡蛋具有漂亮颜色之外,卵膜还是鸡蛋的天然保护屏障。未受精鸡蛋在孵化过程中,蛋内水分会随着胚胎的生长而被慢慢吸收,此时的蛋黄膜虽然仍然完整,但由于其中的液体含量减少,使得整个蛋的强度和硬度都有所增加,便于随身携带。
对于已经受精的鸡蛋来说,随着胚胎细胞的迅速分裂增殖,卵膜被撑大并逐渐变厚。在产蛋鸡体内,卵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透明的纤维层;而到了体外,由于受到酶的作用,这一结构可以被分解成单个的卵膜糖蛋白分子。这些分子的聚合程度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控制,从而形成紧密、松散或流动的膜状结构,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保护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小虫子在玻璃上的爬行,其实它们并不是随意的“乱爬”。有实验证明,昆虫的感知系统可以通过卵膜上的电位变化来监测周围环境中离子浓度的改变,进而引导它们的行动。卵膜还能为幼虫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那么,既然卵膜有这么多的功能,为什么没有进化得完美一点呢?事实上,卵膜虽然对生命至关重要,但其构造太过复杂,因此无法通过进化达到最优状态。这就像人类试图通过进化来获得超能力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