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想吃土豆?
每当吃薯条或者薯片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想要啃咬盘子。这是为什么呢?从心理角度,这样的行为可以解释为自我缓解、自我享受、自我刺激。然而,土豆其实是一种不会带来任何快乐的食物。土豆怎么吃都不会有很特别的滋味,除了咸、甜、香、软,其它的感受并不强烈。
一个土豆从土壤里被挖出来,经过运输、储存,最后到人们的餐桌上,其间要经过许多工人的手,而他们吃的往往就是薯条、薯片、冰淇淋这一类辛辣、油腻的食物。吃了这些食物之后,他们的味觉会麻痹,而对于那些刚刚从泥土里刨出来的新鲜食物却没有多少食欲。于是,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很多食盐、糖精、色素、酸、芥末等调味品和添加剂。
以麦当劳的薯条为例,据测定,每 100克薯条中含蛋白质3.7克、脂肪1.4克、碳水化合物75克、热量169千卡、钙35毫克、磷91毫克、铁10毫克、碘0.74毫克、锌0.44毫克。如果你常吃薯条,会发现除了薯条香味之外,你的嘴里还会残留有化学物质的挥发味道。
土豆,学名马铃薯,又称洋山芋、洋芋头、番薯、红薯、沙薯、御薯。土豆的特点是甜,与玉米、水稻、小麦并称为我国四大主粮。土豆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矿物质、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磷、钾、钙、镁、钠等矿物质。土豆是低热量、低脂肪、多功能的食物,其营养价值可与香蕉、巧克力媲美。但是,就是这样一种不起眼的食物,在近200年来却几经起落,甚至是被很多国家禁止入境,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让它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高产粮食植物呢?
17世纪,土豆从南美洲的秘鲁、委内瑞拉等地传播到西班牙。西班牙水手把这些可爱的蔬菜带入非洲。而非洲当地土生土长的土豆形状奇怪,皮色也深浅不一,西班牙人就把自己本土的有甜味的精制土豆品种引入非洲。然而好景不长,在1749—1752年法国人占领阿尔及利亚期间,土豆作为“特权食品”被法国士兵从非洲带回了欧洲。此后,它便开始在欧洲广为流传。到了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引进土豆并在1800年左右在本地种植。
然而奇怪的是,就在英国积极引进土豆之时,美国却禁止了土豆。美国是1621年首批从欧洲引入土豆的国家,但因土豆易受毒蚜虫侵扰,1859年该虫遂将土豆害死。之后美国开始通过种薯繁殖拒绝从国外引入良种。从此,日本成了美国国内土豆的主要供应者。而当时美国国内的土豆售价很低,为了利益,日本商人开始将土豆加入氨水浸泡,使本不应食用的劣质土豆摇身一变,成了可以食用的“优质品”,甚至还冠以“荷兰土豆”的名号贩售给美国老百姓。此事件被美国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美国国内极大愤慨,促使美国农业部的农作物保护局立即成立了科学研究委员会。1912年11月15日,经过多年的研究,美国农业部发布了名为“种植者保险”的土豆种子质量标准。在该标准的推动下,1913年“种薯繁殖法案”得以顺利通过。从此,美国开始通过“原种”法防止劣等秧苗进入国内。
土豆,这种最简单的蔬菜开始历经磨难,即便来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是如此。法国在1989年才解除对土豆的禁令;直到1990年,英国农业部的农业经济学家霍华德才在《新东西》一文中主张让土豆重新进入英国人的餐桌。此建议得到了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在内的很多英国人的支持。1995年,英国终于解除了禁止食用土豆215年的禁令,民众可以自行种植食用。
几经辗转,土豆在欧洲得到普及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法国人开始把土豆当水果吃,意大利人用土豆代替面包,德国人用土豆当主食。此后,土豆开始在世界各地生根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