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属五行什么意思?
“色”在易学中分作五行,主要是相对于人的感官而言的。 五行,是五行的观念化、符号化,用来比喻宇宙间万事万物变化的五种状态及规律。这五种状态就是:“水、火、木、金、土”。 “五行”概念的形成源于古人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观察和认识。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循环往复,不断变化,并受此影响,逐步形成了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理论体系,即著名的“五行学说”。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描述就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是五种:固态、液态、气体、电荷、磁性。
古人将这个理论用于医学,发现人的五色(脸部的色彩)与人体的五脏有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 红色——心脏;黄色——脾脏;青色——肝经;白色—肺脏;黑色—肾脏。 所以,后来古人就根据颜色的不同来区分人的性格脾气,作为预测或者养生的一种方式。 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白脉虚涩,厥阴之象……青色志忧思。”“赤脉满络,微有热状。”“黄脉实大,身体痿痹。”“黑脉涩小,气闭塞。”……等等。 在中医古籍中,常常引用《黄帝内经》的内容,而上述内容就出自于《内经》之《灵枢经》。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通过观察人体肤色判断身体状况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虽然现代医学已证明其缺乏科学依据,但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特有理念,它仍然被大量应用于中医养生、美容等方面。 其实,在中医文献中,还有另一类记载肤色与健康关系的书籍,如元代《诸病源候论》、明代《外科正宗》等,这些书认为:肤色受先天因素(遗传)决定,不可改变,而经络气血是否通畅,可以影响到肤色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经络气血运行畅通,人可以保持“面若桃花”;反之,则“形如草木,色枯不荣”。所以,他们主张通过调养经络气血来达到润泽皮肤,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